欢迎访问《古脊椎动物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4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7-09-15
    古脊椎动物学报
    新疆东北部晚侏罗世一新的柱齿兽
    胡耀明 , 孟 津 , 詹姆斯 M.克拉克
    2007, 45(3):  173-194. 
    摘要 ( )   PDF (14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哺乳纲柱齿兽目柱齿兽科(Docodontidae, Docodonta, Mammalia)一新属种——孙氏尖钝齿兽(Acuodulodon sunae gen. et sp. nov)。标本产于新疆东北部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地区上侏罗统牛津阶石树沟组上部(159~161 Ma),为一不完整左下颌骨及齿列。新属下臼齿具柱齿兽类典型特征:齿尖b位于齿尖a前方;齿尖c位于齿尖a后舌侧;齿尖a前舌侧发育有齿尖g。不同于其他柱齿兽,新属下臼齿无齿尖e和齿脊b—e。齿尖g和齿脊b—g很快被磨蚀掉而齿尖a和c却能保持尖锐状态,表明该动物的臼齿在生活中具备并保持切割和碾压双重功能。基于下臼齿性状特征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柱齿兽目作为一单系类群具有显著的鉴定特征。其中尖钝齿兽和Itatodon+(Simpsonodon, Castorocauda+(Tegotherium+Sibirotherium))形成一单系子类群;但tegotheriids各分子未形成独立于柱齿兽科的单系类群。尖钝齿兽的下颌齿骨亦为典型的柱齿兽类型。齿骨内侧下部近腹缘有浅的齿后骨槽和宽大的内侧脊,但两者未延伸到下颌关节髁的基柄部。这表明尖钝齿兽的齿后骨与齿骨的连接比摩根齿兽类更为松散,其中耳在进化上更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哺乳动物中耳。
    内蒙古晚始新世的仓鼠化石
    王 伴 月
    2007, 45(3):  195-212. 
    摘要 ( )   PDF (14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产自内蒙古晚始新世地层中的3属5种仓鼠化石(Pappocricetodon antiqus, Pappocricetodon sp., Pappocricetodon? sp., Eocricetodon borealis sp. nov. 和Oxynocricetodon erenensis sp. nov.), 建立了Eocricetodon和Oxynocricetodon两个新属。Eocricetodon属的特点是:齿尖较钝,横脊较细;M1前叶中等大小,前边尖单一,原尖前臂伸达前边尖,原脊与原尖后臂连,后脊与次尖连;m1三角座特别短而窄等。Eocricetodon borealis的特点是:M1前叶相对更细窄,具明显的原小尖。m1下原尖和下后尖位置彼此相对,m1和m2的下次脊与下次尖连等。Oxynocricetodon属的主要特征为:颊齿具相对较细锐的主尖和较细长的横脊;上臼齿原脊和后脊均为前连;M1前叶较大;前边尖孤立;原尖前臂不伸达前边尖等。Oxynocricetodon erenensis的特征主要是:M1前边尖为较大的新月形;无中脊和中附尖;M1和M2无原尖后臂;M3较少退化等。对早期仓鼠的演化趋势作了归纳和补充。讨论了产仓鼠化石地点的地层的时代,认为额尔登敖包的乌兰戈楚组的“下白层”的时代较二连浩特的呼尔井组的稍早,为晚始新世的较早期,而呼尔井组的时代为晚始新世的较晚期。
    记甘肃和内蒙古新发现的中华马化石
    侯素宽 , 邓 涛 , 何 文 , 陈善勤
    2007, 45(3):  213-231. 
    摘要 ( )   PDF (14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甘肃临夏盆地和内蒙古四子王旗发现的新材料及之前发现的材料,辨认出中国晚中新世三趾马地层中的大型中华马与其他安琪马类的显著区别:下门齿前倾,第一对下门齿大而粗壮,第二对比第一对稍小,第三对非常小;前臼齿列及臼齿列的宽度分别向前和向后明显变小;下前脊长,下外谷与齿列长轴近垂直;m3第三叶退化。确定Sinohippus为一有效属。重新对中国晚中新世的安琪马类材料整理和分类,建立新种Sinohippus robustus。简要分析了低冠的中华马与高冠的三趾马共生的生态学意义。
    蔚县盆地牛头山(铺路)剖面晚上新世/早更新世小哺乳动物
    蔡保全 , 郑绍华 , 李 强
    2007, 45(3):  232-245. 
    摘要 ( )   PDF (7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牛头山(=铺路)剖面6个含化石层位中,第3、6、9和第12层为晚上新世,第15、16层为早更新世。晚上新世以Hypolagus, Nannocricetus mongolicus,Sinocricetus progressus, Mesosiphneus, Pliosiphneus, Pseudomeriones complicidens,Micromys tedfordi等的最后绝灭为特征;早更新世以Allophaiomys deucalion, Yangia等的出现为特征。根据岩石地层和小哺乳动物组合分析,该剖面上新世/更新世界限应在第12—13层之间。根据动物组合或动物群的对比,将牛头山剖面、钱家沙洼村的洞沟剖面与小水沟剖面、东窑子头村的大南沟剖面及稻地村的老窝沟剖面的不同层位进行了时代排序。
    贵州上三叠统一新的海龙(爬行纲:双孔亚纲)
    程延年 , 吴肖春 , 佐藤环
    2007, 45(3):  246-260. 
    摘要 ( )   PDF (16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头骨和下颌建立了海龙一新属新种——短吻贫齿龙(Miodentosaurus brevis gen. et sp. nov.)。其正型标本是采自贵州三叠纪法郎组的一具骨架(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标本编号NMNS一004727/F003960)。虽然头后骨胳还没有修理,但是几近完好的头骨和下颌显示出许多与众不同的特征,足以确定该标本代表了一新的海龙属种。短吻贫齿龙是个体较大的海龙,其全长超过4 m,头骨背部最长约为33 cm。吻直且极短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其他主要特征有:前颌骨沿前背中央有一隆嵴;上颌仅前颌骨有6枚圆锥形齿,无上颌骨齿;上颌骨沿前腹侧缘有一沟槽;下颌齿骨齿都集中在前端且至多不超过6枚。依据上述这些特征很易把短吻贫齿龙与其他已知海龙相区别。短吻贫齿龙头骨顶面松果孔大且很前位,头骨腭面的锄骨和翼骨均无齿,它的颈较长(至少可以辨认出13个颈椎)。这些特征显示短吻贫齿龙可能与包括中国安顺龙属(Anshunsaurus)在内的Askeptosauroidea超科有相近的系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