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脊椎动物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5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1-20
    孔子鸟目(鸟类:尾综骨类)的分类厘定
    王敏, 邹晶梅, 周忠和
    2019, 57(1):  1-37.  DOI: 10.19615/j.cnki.1000-3118.180530
    摘要 ( )   HTML ( )   PDF (1030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孔子鸟目是早白垩世鸟类中具有角质喙和尾综骨的最原始的鸟类类群之一。在过去近20年的研究历史中,千余件孔子鸟类标本被发现,其数目多过其他中生代鸟类和非鸟类恐龙。目前,共计4个属,10个种被先后归入到孔子鸟目中,然而这些属种的分类位置是否有效尚不清楚。通过对已发表的所有孔子鸟类属种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证实了其中多数属种的鉴定特征有误,这些特征或受保存的影响,或代表了种内和个体发育的变化,亦或广泛分布在孔子鸟类或基干鸟类中,而并不能成为这些属种建属或建种的依据。认为此前命名的孙氏孔子鸟、费氏孔子鸟、义县锦州鸟、张吉营锦州鸟和建昌孔子鸟均属于圣贤孔子鸟的同物异名;而川州孔子鸟未保存确切的鉴定特征而难以和其他孔子鸟类相区别,暂将其归入孔子鸟科未定种。至此,对所有已报道的孔子鸟目的分类厘定认为,目前孔子鸟目共包括1科、3属、4种,分别是圣贤孔子鸟、杜氏孔子鸟、横道子长城鸟和郑氏始孔子鸟,并对这些属种各自的鉴定特征进行了修正。

    中生代鸟类牙齿的退化及其可忽略的体重效应
    周亚纯, 舒柯文, 张福成
    2019, 57(1):  38-50.  DOI: 10.19615/j.cnki.1000-3118.180307
    摘要 ( )   HTML ( )   PDF (127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齿退化是中生代鸟类演化的一个重要过程,牙齿总重综合了牙齿大小和数量的信息,研究这一特征的演化趋势,有助于深入地分析中生代鸟类牙齿退化的原因和方式。然而,现生鸟类均不具齿,无法为研究中生代鸟类的牙齿重量提供参考。除鸟类外的现生脊椎动物中,鳄类与鸟类的亲缘关系最近,且牙齿形态、着生和替换方式与后者相似,因此可为估算中生代鸟类牙齿重量提供参考模型。对从8件现生暹罗鳄标本采得的31枚牙齿进行了形态和重量测量,基于缩放比例原理建立多组回归方程,依此方程对牙齿和齿列保存较完整的中生代鸟类标本进行了牙齿总重估计。结果表明多数中生代鸟类牙齿总重普遍占体重比例极小,据此推测其对飞行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减轻体重的自然选择压力可能不是造成中生代鸟类牙齿退化的主要原因。中生代鸟类牙齿总重的多样性可能反映了其食性和取食行为的差异。

    侏罗纪燕辽生物群贼兽类牙齿发育双出齿和异时发育的证据
    毛方园, 郑晓廷, 王孝理, 王元青, 毕顺东, 孟津
    2019, 57(1):  51-76.  DOI: 10.19615/j.cnki.1000-3118.180803
    摘要 ( )   HTML ( )   PDF (559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贼兽是一已绝灭的哺乳动物型类,它们与多瘤齿兽和相关类群的系统关系尚存争议,很大的原因在于这类动物的牙齿和头骨形态的特征呈哺乳动物冠群和似哺乳动物之间的镶嵌状态。通过显微CT和平板CL技术,对辽宁省侏罗纪燕辽生物群4种真贼兽的8件标本的牙齿形态、磨损状况和牙齿替换信息进行观察和描述,并与贼兽已发表属种牙齿替换进行对比,对二出齿这一被认为可能与哺乳和亲代养育行为演化有关的重要特征在贼兽中的存在与否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所有贼兽的颊齿数恒定,在任何萌出的臼齿下均无齿胚保存,且无替换证据,可以确定为单出齿。前臼齿具一次替换,为典型的哺乳动物二出齿。所有真贼兽只有一对下门齿,一对上门齿,仅玲珑仙兽例外,其在增大的I2内侧,有一残留的I1。神兽和仙兽上下颌骨中,都不具有门齿牙胚,而树贼兽和翔齿兽的上下颌骨中,都具有替换牙胚。其中上门齿齿胚具2-3个齿尖,位于萌出的乳门齿背后方;下门齿齿胚根部始于m2下方,齿尖向前延伸至乳门齿的后背方;牙胚随着不同个体发育阶段向前推进的位置不同,较成熟的个体,齿根有逐渐愈合的现象。门齿的替换应晚于最后臼齿的完全萌出,显示了明显的滞后性,相比其他贼兽的门齿替换应为异时发育。牙胚的形态、相对颊齿大小和后端位置与神兽和仙兽已萌出的门齿更为相近,而较树贼兽和翔齿兽已萌出的门齿显得更大且更复杂,因此神兽和仙兽的门齿更可能为恒齿,贼兽类的门齿则更可能为二出齿。树贼兽和翔齿兽极度膨大的前臼齿很可能加长和推迟门齿的替换过程,甚至影响了替换的发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最后臼齿的萌出和功能作用。树贼兽和翔齿兽的这些特征显示它们可能具有某种特殊的食性,更倾向于强调前臼齿对食物的摄取和咀嚼处理。而贼兽具有的典型的哺乳动物二出齿特征、稳定的齿式和高度分化的牙齿等,增加了其为哺乳动物的可能性。

    广东三水盆地发现首个始丰石笋蛋(Stalicoolithus shifengensis)蛋窝
    朱旭峰, 方开永, 王强, 卢筱洪, 吴伟强, 杜衍礼, 黄志青, 汪筱林
    2019, 57(1):  77-83.  DOI: 10.19615/j.cnki.1000-3118.180110
    摘要 ( )   HTML ( )   PDF (354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发现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北村水闸施工工地的三水组红层中的首个始丰石笋蛋(Stalicoolithus shifengensis)蛋窝。这一不完整蛋窝保存有3个近完整蛋化石和两个印痕。基于以下宏观形态和蛋壳显微特征,这些蛋可以被归为石笋蛋类的始丰石笋蛋:恐龙蛋呈球形,平均直径为10.5 cm; 蛋壳较厚,平均厚度为3.50 mm, 由柱状消光的壳单元组成,锥体层与柱状层界线不明显;锥体层的厚度为0.25 mm, 约占蛋壳厚度的1/14, 锥体在弦切面下呈花瓣状;柱状层可分为内层、中间层和外层,其中中间层和外层发育大量次生壳单元,气孔道呈蠕虫状。三水组中始丰石笋蛋的发现补充了这一蛋种的蛋窝信息:恐龙蛋在蛋窝中互相叠加,且相互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同时,这一发现还拓展了这一蛋种的古地理分布,为讨论三水盆地恐龙蛋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古生物CT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王燕芳, 魏存峰, 阙介民, 张文定, 孙翠丽, 舒岩峰, 侯叶茂, 张久昶, 史戎坚, 魏龙
    2019, 57(1):  84-92.  DOI: 10.19615/j.cnki.1000-3118.170921
    摘要 ( )   HTML ( )   PDF (383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古生物化石研究传统的磨片法耗时,且具有破坏性,研究者不可能对珍贵的化石标本进行这样的操作,因此研究只能停留在化石的外表面。而古生物CT装置的出现使研究者可以对化石内部结构进行无损检测,得到上千层化石的图像数据。主要论述国内首套古生物CT装置的研制及典型应用,其中225-3D-μCT显微CT系统具有三维成像能力,最高分辨率达5 μm, 可以检测直径100 mm, 高度100 mm尺度的化石;450-TY-ICT通用型CT可对大尺寸化石高信噪比成像,检测范围是直径800 mm, 高度1000 mm, 分辨率达200 μm。这两台古生物CT以高成像性能满足了研究者对不同尺度化石的不同检测需求,成为中国古生物化石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