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脊椎动物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道德声明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99年 第37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1999-12-15
上一期
下一期
古脊椎动物学报
盾皮鱼类下颌板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王念忠, 王俊卿
1999, 37(04): 249-256.
摘要
(
)
PDF
(7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述了产自云南省华宁县盘溪地区一打得组一新的节甲鱼类化石,似扁平华宁鱼(Huaningichthys omalodes gen. et sp. nov. )。化石为一完整的下颌板,这是我国首次记述的盾皮鱼类下颌骨化石。根据与下颌板一起产出的竹节石化石和地层对比,产出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晚泥盆世早期(Frasnian)。该类鱼的生境为浅海深水的盆地相或开放海环境。
记陕北子长晚三叠世一新的古鳕类
苏德造
1999, 37(04): 257-266.
摘要
(
)
PDF
(10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述了陕北子长晚三叠世古鳕科(Palaeoniscidae)一新属新种——子长瓦窑堡鳕(Wayaobulepis zichangensis gen. et sp. nov. )。其一般形态特征如身体长纺锤形、背鳍基长,后部对着腹鳍和臀鳍之间的空隙、鳍条粗壮、饰缘棘鳞细小、悬挂骨倾斜、鳃盖骨很高大、鳞片小及横列鳞数目多等,与澳大利亚中至晚三叠世的Myriolepis很相似,但新属具有吻较尖、背鳍鳍条数目较少、鳞片具有众多的斜嵴、后缘成梳齿状以及具有背嵴鳞等显著特征区别于Myriolepis。瓦窑堡鳕在体形、
完美中国颌兽(Sinognathus gracilis)头骨化石标本的新观察
张法奎, 杜湘珂, 朱奇志, 程希侃
1999, 37(04): 267-277.
摘要
(
)
PDF
(12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CT扫描对完美中国颌兽(犬齿兽科,爬行纲)头骨正型标本进行再研究,实现了无损伤观察化石标本内部结构之目的,发现脑颅内腔的上方有特别长大的三棱柱形的构造,暂解释为额—顶窦。对鳞骨后外侧面的外耳道作了详细观察记述。
辽宁黑山恐龙蛋—长形蛋类新分子的发现及其意义
赵宏, 赵资奎
1999, 37(04): 278-284.
摘要
(
)
PDF
(7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宁西部黑山县下白垩统发现我国最早的恐龙蛋壳化石,属长形蛋类,取名常氏黑山蛋(新属新种)(Heishanoolithus changii oogen. et oosp. nov. )。该新属种蛋壳表面具密集的细瘤状纹饰,局部相邻的两个或数个细瘤联结成链条状细脊,锥体层极薄,锥体层与柱状层之比约为1:7。根据埋藏情况来看,产蛋恐龙生活在湿热、植被茂盛的河湖沼泽附近的生态环境。
我国学者在兽脚类恐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编辑部
1999, 37(04): 284-284.
摘要
(
)
PDF
(2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省黄山地区恐龙(足迹)脚印化石的初步研究
余心起, 小林快次, 吕君昌
1999, 37(04): 285-290.
摘要
(
)
PDF
(3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要报道了安徽省黄山地区所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从脚印的形态和足迹上看,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恐龙(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共同生存过,其中多数恐龙为两足行走性的。记述了两个典型的小型兽脚类和小型鸟脚类恐龙所留下的脚印化石。黄山地区恐龙足迹、骨骼化石及其蛋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晚白垩世恐龙生活习性以及古气候环境均有着一定的意义。
垣曲盆地一新的细齿兽(食肉目,细齿兽科)化石
黄学诗, 童永生, 王景文
1999, 37(04): 291-299.
摘要
(
)
PDF
(8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述了在山西省垣曲县毫清河右岸火石坡发现的细齿兽一新种—毫清河细齿兽?(Miacis? boqinghensis sp. nov.)。新种与细齿兽属所有已知种不同在于上臼齿具发育的前、后小尖,且小尖均具明显的前、后棱。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晚渐新世一刺猬岩骨形态研究
孟津, 叶捷, 吴文裕, 毕顺东
1999, 37(04): 300-308.
摘要
(
)
PDF
(8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详细描述了采自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铁尔斯哈巴合陡坎晚渐新世一刺猬的耳区岩骨结构。晚渐新世地层为该地区的新发现,描述的刺猬岩骨有以下特征:岬内侧面具岩骨前鼓突,腹面具岬动脉与镫骨动脉留下的沟痕,岩骨后鼓突发育并掩盖蜗窗,弓形小窝深大,乳状小突发育。岩骨的某些特殊特征可以用来鉴定某些哺乳动物类群,因此具有系统分类及生物地层意义。
陕西洛南龙牙洞动物群的特点、时代及环境
薛祥煦, 李传令, 邓涛, 陈民权, 张学锋
1999, 37(04): 309-325.
摘要
(
)
PDF
(14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陕西洛南龙牙洞中采得哺乳动物化石30多个属种,与之共存的有洛南直立人及其石制品。该动物群中同时具有古北区和东洋区的动物,为华北—华南动物地理区系间的一个过渡性动物群,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可与公王岭动物群对比。动物群的性质反映了当时洛南地区乃至秦岭东段为一温暖、湿润的森林草原环境,部分属种可能主要因为不适应急剧变化的气候而绝灭。
安徽繁昌发现早更新世早期哺乳动物群
郑龙亭,魏光飚,汪发志
1999, 37(04): 325-325.
摘要
(
)
PDF
(3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蒙古通古尔组中的偶蹄类动物足迹
董明星
1999, 37(04): 326-329.
摘要
(
)
PDF
(3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鸟类飞行是如何起源的?—评《鸟类的兴起—两亿两千五百万年的进化》
徐星
1999, 37(04): 330-33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闻公告
更多>>
(季刊 1957年创刊)
主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出版:《古脊椎动物学报》编辑部
主编:朱 敏
ISSN 2096-9899
CN 10-1715/Q
淘宝
微店
下载中心
更多>>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论文关联数据共享政策
参考文件格式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更多>>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