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脊椎动物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5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2-12-15
    古脊椎动物学报
    西秦岭地区志留/泥盆系过渡带中的鱼类微体化石及其组合序列
    赵文金,王念忠,朱 敏,贾连涛
    2012, 50(4):  309-321. 
    摘要 ( )   PDF (6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秦岭是开展华南板块志留/泥盆系界线层序研究的一个重要地区。该区普通沟剖面中的志留/泥盆系过渡带包括羊路沟组上部和下普通沟组下部,产丰富的鱼类微体化石,包括花鳞鱼类、棘鱼类、软骨鱼类及盾皮鱼类。这些化石构成两个完全不同的鱼类微体化石组合:羊路沟组合和下普通沟组合。通过与波罗的海等地区鱼类微体化石带的对比,羊路沟和下普通沟组合的地质时代分别为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晚期和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早期。西秦岭地区志留/泥盆系过渡带中的鱼类微体化石及其组合序列的研究,为该区志留/泥盆系界线的精确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古鱼类学证据。
    辽宁中华弓鳍鱼(Sinamia)一新种
    张江永
    2012, 50(4):  322-334. 
    摘要 ( )   PDF (7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述了辽宁西部九佛堂组和义县组中华弓鳍鱼一新种:辽宁中华弓鳍鱼Sinamia liaoningensis, 并与该属的其他种进行了比较。新材料具有中华弓鳍鱼科的3个定义特征:单一的顶骨,三对额外肩胛骨和膜质翼耳骨短并与顶骨等长,无疑应归入该科。新种的后眶下骨较小,背鳍长大,鳞片菱形,因此,归入中华弓鳍鱼属。辽宁中华弓鳍鱼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中华弓鳍鱼的5个已知种:体型短粗,吻骨较短,鼻骨近四方形,围眶骨较多(6), 前鳃盖骨强烈弯曲,背鳍条较少(18), 尾鳍条较多(16), 臀鳍鳍基起点到鱼体背缘的鳞列较多(32), 鳞片后缘不具锯齿,尾鳍具有纤维状的角质鳍条。
    河北阳原山神庙咀早更新世直隶狼(Canis chihliensis)新材料
    同号文,胡楠,王晓鸣
    2012, 50(4):  335-360. 
    摘要 ( )   PDF (7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于2006?2011期间的4次野外发掘中,在泥河湾盆地的山神庙咀遗址发现了大量犬科化石,材料包括残破颅骨、前颌骨、上颌骨、若干下颌骨及头后骨骼的主要部件,其中的头后骨骼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犬属化石中最为完整的。依据有关形态特征和测量数据,将其归入直隶狼(Canis chihliensis)。具体特征如下:体形较大,I3强大,P4窄长,原尖发育,M1前后向变扁并具宽阔的齿带状次尖,m1具下后尖和下内尖,相对其M1大小而言,上、下第二臼齿较大,m2下跟座宽阔等。其头部骨骼及牙齿测量数据与现代灰狼的较为接近,但头后骨骼数据较后者明显为小。该种的最大特征是其下臼齿舌侧齿尖的退化和P4窄长及M1前后方向变扁。但山神庙咀犬属材料的m1舌侧齿尖的发育程度变异较大,因此,仅仅依据m1的特征不足以区分直隶狼和拟豺(Xenocyon dubius (=Cuon dubius)), 尽管后者的鉴定与分类问题尚存争议,但直隶狼与被归入拟豺的材料有更多相似之处,它们与非洲野犬(Lycaon pictus)差异很大。山神庙咀遗址化石层与邻近的小长梁遗址文化层时代相当或稍晚,大约为1.3 Ma。
    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在小哺乳动物化石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4种?类化石大样本的个案研究
    张颖奇,严亚玲,刘毅弘,魏光飚
    2012, 50(4):  361-372. 
    摘要 ( )   PDF (5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哺乳动物化石在晚新生代生物地层学和生物年代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筛洗法在古生物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后,通常可以采集到数量可观的标本,使得其地位较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更加彰显。因此,小哺乳动物化石标本的分类鉴定也成了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然而,传统形态学方法在对大量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时,往往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而将不稳定的细微性状变异作为依据建立新种,或者忽视一些肉眼难于察觉的形态学差异而将两个甚至多个类群合并到一起,导致基于形态学的化石分类鉴定随意性增加,失去客观性。此外,对于不具鉴定意义的非关键性单个牙齿,很难凭借肉眼或显微镜观察进行区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选取了安徽繁昌人字洞早更新世早期三种䶄类甘肃模鼠Mimomys gansunicus, 郑氏异模鼠Heteromimomys zhengi和繁昌维蓝尼鼠Villanyia fanchangensis的1284件臼齿并以早上新世内蒙古比例克的比例克模鼠Mimomys bilikeensis的163件臼齿作为参考,采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在各个臼齿咬合面上分别选取了7~14个同源landmark对咬合面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线性判别分析,建立了针对这4个种的臼齿咬合面形态差异判别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根据这些landmark所提供的形态差异信息,人字洞的1284件臼齿标本中的确存在3个可以明显区分且形态学性状稳定的类群,先前的分类鉴定得到了验证。与之不同地点不同时代的比例克模鼠也可以很好区分。因此,建立在大样本基础上的这4种䶄类臼齿咬合面同源形态特征的判别函数可以用来描述这些种类较为稳定的形态特征差异,并用来作为今后对样本较少的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时的判别依据。因为几何形态测量学的方法不仅可以对二维的离散landmark数据以及重要形态学特征的轮廓线进行分析,甚至还可以扩展至三维空间,所以上述方法对于较为容易获得大样本标本的小哺乳物化石分类鉴定具有普遍意义。
    甘肃玉门大山口动物群层位及北祁连区二叠和三叠纪地层
    刘 俊,尚庆华,孙克勤,李 录
    2012, 50(4):  373-381. 
    摘要 ( )   PDF (10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新研究了甘肃玉门含大山口动物群的地层,讨论了北祁连区二叠和三叠系划分,指出西大沟组存在误用,建议将上三叠统的西大沟组更名,将中二叠统产大山口动物群的西大沟组更名为青头山组,并将青头山剖面指定为青头山组命名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