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脊椎动物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5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7-06-15
    前言:纪念杨钟健院士诞辰120周年
    李传夔
    2017, 55(2):  89-91. 
    摘要 ( )   PDF (6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古脊椎动物学报
    中国新近纪几种稀有啮齿动物
    邱铸鼎 
    2017, 55(2):  92-109. 
    摘要 ( )   PDF (24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0多年来,中国新近纪堆积物中发现了大量的小哺乳动物化石,但一些种类的材料很少,而且仅在个别地点出现,在动物群中常以未定属、种记述。详细描述了4种罕见的啮齿动物,其中3种,泗洪豪鼠(Sayimys sihongensis)、亚洲别齿始鼠(Apeomys asiaticus)和新来鼠(未定种) (Neocometes sp.)发现于江苏泗洪早中新世下草湾组,一种,细小云南始鼠(Yuneomys pusillus)产自云南禄丰晚中新世石灰坝组。与欧亚或北美有关材料的比较研究表明,江苏泗洪标本无法归入相关属的任何已知种,因此被确定了两个新种(S. sihongensis和A. asiaticus); 禄丰原归入Leptodontomys pusillus的标本与该属的特征不符,被指定为新属Ynueomys。泗洪的A.asiaticus和Neocometes sp.分别代表该属在亚洲和中国的首次记录;它们与S. sihongensis在亚洲远东地区的出现,增加了我们对这些稀有动物地理分布和欧亚古生物地理关系的知识。禄丰的新属Yuneomys与共生的Plesieomys和Heteroeomys属同为丘齿型始鼠类,可能都属热带或亚热带森林型动物;在禄丰动物群中缺少脊齿型始鼠类,与华北动物群的组成不同,似乎表明华南和华北始鼠动物群在中新世期间已有明显的分异,进而支持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不同生态区系的设想。 
    中国肯氏兽–山西鳄组合带的新发现之三:山西临县的主龙型类
    刘  俊,舒柯文
    2017, 55(2):  110-128. 
    摘要 ( )   PDF (42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几十年,华北的二马营组上部地层以产出中国肯氏兽–山西鳄四足动物化石组合而闻名。最近在山西临县白道峪于上覆的铜川组一段发现了中国肯氏兽。本文描述了同一地点同一层位产出的主龙型类化石,包括一具山西鳄的部分骨架以及一些可以归入suchian的主龙类。它们是铜川组一段首次记述的主龙型类。最有鉴定特征的suchian材料包括一个大的髂骨以及一个小的、形状很奇特的、可能是跟骨的骨骼。髂骨可能可以归入一个奇异的波波龙类(poposauroid)。因为中国肯氏兽与山西鳄同时出现在白道峪,表明中国肯氏兽–山西鳄组合可以向上延伸到铜川组一段。髂骨与跟骨大小悬殊,可能代表两个从未在中国肯氏兽–山西鳄组合报道过的物种。白道峪发现了特化的波波龙类,支持了波波龙类在中三叠世大量分化的观点。 
    辽西下白垩统热河群一新微型驰龙类恐龙和热河生物群驰龙类的生态位分化
    徐 星,秦子川
    2017, 55(2):  129-144. 
    摘要 ( )   PDF (82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的驰龙类恐龙在分类和形态上多样化程度很高,其中的赵氏小盗龙曾被认为是已知体型最小的非鸟兽脚类恐龙之一。然而这个观点依据的标本都处于相对早期的生长发育阶段,因此热河生物群驰龙类恐龙的体型下限仍不明确。本文依据一件产自辽宁省凌源县四合当下白垩统义县组(热河群中部)的标本,描述驰龙类一新种,杨氏钟健龙。这一新种可归入小盗龙类,但它在很多特征上不同于其他小盗龙类,其中最明显的区别是其相对长的钩状突愈合于背肋上,肱骨具有强烈内倾的近端,肱骨三角嵴上有一窗孔,尺骨略长于肱骨,并具有窄跖型的足。最重要的是,已为成年个体的杨氏钟健龙正模估计体重约为0.31 kg, 这证实了热河生物群的一些驰龙类恐龙属于已知体型最小的非鸟恐龙。初步分析显示热河生物群驰龙类恐龙有生态位分化的情况,这一现象在中生代恐龙动物群中报道很少。 
    纤细滇美龙(Dianmeisaurus gracilis Shang & Li, 2015)新材料
    尚庆华 ,李  淳,吴肖春
    2017, 55(2):  145-161. 
    摘要 ( )   PDF (35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一件产自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关岭组II段的新标本并结合产自相同地点和地层中的模式标本对纤细滇美龙(Dianmeisaurus gracilis Shang & Li, 2015)进行了详细研究。原模式标本暴露其腹面,而新标本暴露其背面,两者互相补充提供了更完整、精确的纤细滇美龙解剖学信息。新材料揭示该种具有非常短小的吻部,眶前区的长度不仅短于眶后区长度,甚至短于眼眶的长度;外鼻孔小且位置靠前,即鼻孔前区的长度短于鼻孔后缘与眼眶前缘之间的距离;由两额骨构成的眼眶间隔非常狭窄,宽度小于顶骨平台宽度的1/3;额骨前后两端均具渐尖的突起;顶骨后部不收缩,顶骨平台后缘呈深V型。补充了新信息和包含更多属种(如Dawazisaurus)后的系统发育学分析支持了之前滇美龙和滇东龙互为姊妹群的结论,同时它们和马家山龙、滇肿龙、贵州龙和大洼子龙一起构成了一个仅由中国的属种组成的单系类群。与欧洲肿肋龙类群(Dactylosaurus, Anarosaurus,Serpianosaurus和Neusticosaurus)相比,这一单系类群与幻龙类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云南中三叠世(安尼期)预言鱼目(全骨鱼类:近鲱形类)一新属种
    马昕莹, 徐光辉
    2017, 55(2):  162-176. 
    摘要 ( )   PDF (40717KB) ( )  
    补充材料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言鱼目是近鲱形类的一个绝灭支系,被认为是弓鳍鱼目的姐妹群。预言鱼目化石过去主要发现于欧洲的中三叠世拉丁期和晚侏罗世地层以及新大陆的早白垩世地层。近年来,在云南和贵州的中三叠世安尼期地层中分别发现了一种预言鱼目鱼类化石(强壮鱼和盘县鱼), 代表了该目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根据产于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244 Ma)海相地层中的6块保存良好的鱼化石,命名了预言鱼目一个新的属种,三叠复兴鱼(Subortichthys triassicus gen. et sp. nov.)。三叠复兴鱼是罗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二种预言鱼目鱼类,代表了预言鱼目最古老的化石记录之一,为研究该目的起源和早期分异提供了重要信息。复兴鱼无疑可以归入近鲱形类,因为它具有近鲱形类两个共近裔性状,续骨与下颌关节以及上颌骨后缘具有凹缺。分支分析结果表明,复兴鱼位于预言鱼目的基部,因为它具有该目的重要鉴定特征,上颌骨具有感觉管,但它不具有其他预言鱼目鱼类的进步特征。特别的是,复兴鱼具有一些独特的性状,如额外肩胛骨3或4对、第三眶下骨特别宽大并与前鳃盖骨前缘相接等。复兴鱼的发现表明预言鱼目鱼类在华南地区(三叠纪时期位于古特提斯洋的东部)的早期分异至少发生在中三叠世早期(安尼期)。 
    中国云南早侏罗世一新具嵴冠兽脚类恐龙
    王国付,尤海鲁,潘世刚,王 涛
    2017, 55(2):  177-186. 
    摘要 ( )   PDF (22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了具嵴冠的兽脚类恐龙一新属种,安龙堡双柏龙(Shuangbaisaurus anlongbaoensis gen.et sp. nov.)。双柏龙发现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下侏罗统冯家河组中,保存了部分头骨带下颌。双柏龙沿两侧眼眶背缘向上有嵴冠发育,这在其他兽脚类中未曾报道过。与其他早侏罗世体型较大且具一对矢状嵴冠的兽脚类(双嵴龙属和中国龙属)相比,双柏龙还独具一些特征组合,如相对较高的前颌骨体、抬高的前颌骨腹缘、后腹向延伸的轭骨后突及较小的上颞孔。比较研究表明:尽管中国“双嵴龙” (“Dilophosaurus” sinensis)可能应归入中国龙属(Sinosaurus), 但未必属于模式种。双柏龙的发现将有助于研究基干兽脚类的演化,尤其是各类头骨骨饰在其中的作用。 
    山东莱阳晚白垩世恐龙与恐龙蛋研究历史和新进展
    张嘉良,王 强,蒋顺兴,程 心,李 宁,裘 锐,张鑫俊,汪筱林
    2017, 55(2):  187-200. 
    摘要 ( )   PDF (15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要回顾了莱阳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群的研究历史和以杨钟健为代表的老一代地质古生物学者对莱阳恐龙和恐龙蛋研究和发现的杰出贡献,并介绍了莱阳恐龙和恐龙蛋的最新发现和若干研究进展。在近年来对莱阳周边地层进行的大规模考察中,发现了一系列发育在平原上的恐龙峡谷群;以及其中蕴含的十几个恐龙和恐龙蛋新地点和新层位。2010年开始,在对莱阳金岗口村附近的2个化石地点的发掘中,发现了以鸭嘴龙科为主的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和蛋化石,包括一类新的栉龙亚科成员,一些大型兽脚类恐龙化石,以及一新的龟鳖类蛋化石等。2号地点化石富集层具有典型的泥石流沉积特征和骨骼埋藏特征。对棘鼻青岛龙的特殊头饰进行了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发现其头饰是实心结构,但其他骨骼特征证明棘鼻青岛龙属于具有头饰的赖氏龙亚科是确定无疑的,所以目前发现的头饰应不是其真实状态或根本不属于其头部骨骼。此外,对谭氏龙1属3种的重新观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谭氏龙和金刚口谭氏龙应是有效属种,但部分骨骼还有疑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而莱阳谭氏龙为无效属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