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脊椎动物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12-15
    古脊椎动物学报
    内蒙古四子王旗大庙中新世的真角鹿一新种
    王李花,张兆群
    2011, 49(4):  365-376. 
    摘要 ( )   PDF (23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内蒙古四子王旗大庙中中新世化石地点(DM01)产出的真角鹿一新种:高枝真角鹿Euprox altus sp. nov.。新种具真正的角节,角节之上一定高度的两个分枝,长的角柄;牙齿低冠,上臼齿的前附尖和中附尖发育,新棱和齿带存在;p4的下后尖发育,下次凹存在;下臼齿具古鹿褶。这些特征可作为其归入真角鹿属Euprox Stehlin, 1928的依据。Euprox altus最主要的特征是其分叉起始位置比属内其他种的高。分叉起始位置的标志是角基的突然变宽,它不同于分叉的位置,可作为一个新的鉴定特征。角冠表面纵向分布不均的沟棱、更低冠的牙齿、P4原尖后棱上的脊、p4不明显的下前凹和不是很发育的下三角凹、下臼齿上发育较弱的古鹿褶等特征都是新种区别于属内其他种的重要特征。Euprox altus所指示的可能是温暖湿润的生活环境,与大庙现在干旱、恶劣的景象截然不同。
    中国新生代晚期的剑齿象(剑齿象科,长鼻目)及其扩散事件
    陈冠芳
    2011, 49(4):  377-392. 
    摘要 ( )   PDF (12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我国新生代晚期的剑齿象(Stegodon)进行再研究,提出了下列几点看法:1)依据Stegodon 的特征,可将已命名的中国剑齿象种分为3类。一类为有效的剑齿象种,包括晚中新世的S. licenti Teilhard & Trasseart, 1937; 上新世的S. zdanskyi Hopwood, 1935和S. officinalis Hopwood, 1935; 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早期的S. zhaotongensis Chow & Zhai, 1962; 更新世的S. chiai Chow & Zhai, 1962, S. orientalis Owen, 1870, S. sinensis Owen, 1870和S. huananensis sp. n.等种。另一类是从剑齿象属中分出,归入到其他属或科的种。属于这一类的有可能置入真象类(Elephantoidae)的Stegodon parahypsilophus He, 1984, S. guizhouensis Li & Wen, 1986, Stegodon cf. S. hypsilophus和S. primitium Liu et al., 1973以及归入Stegolophodon的Stegodon baoshanensis Yun, 1975。第三类为属种分类位置未定的种,以S. wushanensis Huang et al., 1991为代表。2) 南亚更新世的S. elephantoides (Clift), 1828可能在我国不存在。3) 我国的剑齿象化石相当丰富,发现于东经99°以东、北纬38°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山西、陕西和甘肃以及华中、华南、西南和部分华东等地区), 生存时代为晚中新世晚期至更新世。4) 在新生代晚期我国的剑齿象可能经历了3次大的由北向南的扩散和迁移事件。第一次发生在晚中新世,第二次在晚中新世晚期至早上新世早期,第三次在更新世早期。5) 剑齿象可能起源于亚洲。S. licenti是我国出现时代最早的剑齿象,也可能是剑齿象最原始的一种。
    新疆准噶尔盆地早中新世的最早众古仓鼠及其与稀古仓鼠的对比
    Olivier MARIDET,吴文裕,叶 捷,毕顺东,倪喜军,孟 津,李传夔,齐 陶 
    2011, 49(4):  393-405. 
    摘要 ( )   PDF (29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述了新疆准噶尔盆地早中新世地层中发现的众古仓鼠类化石。材料采集于索索泉组的两个地点,古地磁年龄介于21.9~21.16 Ma之间。这是迄今为止中亚和东亚地区众古仓鼠的最早记录。材料可以归入两个种:苏氏众古仓鼠(新种)Democricetodon suisp. nov.和众古仓鼠未定种Democricetodon? sp., 该未定种材料很少,不足以准确分类。与早中新世其他仓鼠的比较及对稀古仓鼠Spanocricetodon模式种的重新观察表明,苏氏众古仓鼠是中亚地区谢家期的指示性化石,李传夔(1977)所定义的稀古仓鼠为一个有效属,与Democricetodon和Primus属有明显区别;以前归入稀古仓鼠的某些种类应归入其他属。苏氏众古仓鼠与同一地区晚渐新世的Eucricetodon aff. E. caducus形态明显不同,表明它可能不是起源于该地区的古近纪仓鼠,而是迁移至中亚的外来种。
    现生毛猬Neotetracus属与Hylomys及Neohylomys属齿系和颅骨的比较
    Burkart Engesser, 蒋学龙
    2011, 49(4):  406-422. 
    摘要 ( )   PDF (67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鼩猬属Neotetracus是毛猬亚科Hylomyinae中一个个体小、对其知之甚少的成员。本文对其齿系(包括乳齿)和颅骨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与毛猬属Hylomys及毛猬类其他近亲的齿系和颅骨形态进行了相应比较。由于现生的鼩猬属为一单型属,其惟一的种Neotetracus sinensis被一些研究者归入毛猬属,本文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比较,目的是为了弄清楚这种归并是否合理。Neohylomys hainanensis是毛猬类的另一属种,亦有学者将其归入Hylomys属。尽管这一属种的材料不多,在此同样作了比较研究。比较表明,毛猬亚科上述三属间在齿列上的几乎每一颗牙齿和某些头骨形态上都有明显的差别,研究的结果为保留Neotetracus, Neohylomys和Hylomys属的独立存在提供了证据,并根据这三个属在形态上的差异对其相互间的进化水平进行了评估。现代的毛猬亚科动物生活在亚洲东南部一个相对小的地区,总共有5属6种。地史上,特别是在中、晚中新世期间,这一亚科几乎散布整个北半球,从亚洲到欧洲和北非,从旧大陆到新大陆都有其踪迹。那时的种类也比现在的多,迄今描述的化石已有9属47种。因此,有理由认为毛猬亚科是一类孑遗动物。毛猬亚科分布地区缩小的原因还不清楚,为了探讨和认识这一有意思的课题,本文对其历史和分布做了简要的阐述。
    记河北赤城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土城子组窄足龙-巨齿龙(兽脚类恐龙)足迹组合及其古生态学意义
    邢立达,Jerald D. HARRIS, Gerard D. Gierliński
    2011, 49(4):  423-434. 
    摘要 ( )   PDF (46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述了河北省赤城县落凤沟化石点163个窄足龙足迹(Therangospodus isp.)。当该地区洪水泛滥时,同样的造迹者留下了5个游泳迹。一个异常大的足迹和一道疑似尾迹被归入巨齿龙足迹(Megalosauripus isp.)。土城子组7个主要足迹化石点表明,兽脚类的似鹬龙足迹型(Grallator morphotype)占据主导地位,这些足迹型的大小在各个足迹化石点都有着特定的范围。如果这些大小不同的足迹属于同一种造迹者,则暗示着同年龄的成员在特定年龄时会共同栖息在一起,在动物行为学上类似现生的一些蜥蜴和短吻鳄;如果这些足迹由不同的造迹者组成,则暗示着不同大小的种(主要表现在小型动物)可能拥有自己的领地,并特意避免与其他动物(特别是大型动物)相接触,在动物行为学上类似现生的肉食性哺乳动物。
    甘肃鸟的新材料及其解剖和行为习性的补充研究
    李 岩,张玉光,周忠和,李志恒,刘 迪,汪筱林
    2011, 49(4):  435-445. 
    摘要 ( )   PDF (36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继1984年首次报道甘肃玉门昌马地区发现的早白垩世甘肃鸟及2006年记述多件甘肃鸟标本以来,再次对发现于2004~2006年间的9件甘肃鸟标本进行形态的详细观察,补充描述甘肃鸟新的骨骼特征,包括侧面保存的胸骨,有较完整的镰刀形龙骨突及胸骨的背侧特征等;部分前肢的骨骼上有位于关节位置、呈短长方形的尺腕骨和桡腕骨;指式“2−3−1”, 小指骨的爪节完全退化消失;后肢各趾中第1趾节最长,趾爪短小并弯曲度小;第I趾相对较短、细弱,与其他趾相对握;第III趾粗壮,略短于第IV趾。在胫跗骨和跗跖骨关节处保存有鳞片状的皮肤印痕,趾骨间有蹼的印痕。通过指示性骨骼测量的三元分析,得出甘肃鸟是一类善飞的潜水鸟类,其习性接近于部分现生的鸭科成员,与之前有关甘肃鸟生活习性的推测较为接近。
    浙江天台盆地晚白垩世恐龙蛋新类型
    王 强,赵资奎,汪筱林,蒋严根
    2011, 49(4):  446-449. 
    摘要 ( )   PDF (49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天台盆地上白垩统赖家组和赤城山组是我国最重要的恐龙蛋化石产出地层之一。近年来,我们对天台盆地陆相红层中的恐龙蛋化石层位进行了详细厘定,对恐龙蛋类型进行了系统描述,并对前人报道的一些属种进行了分类订正。研究显示,天台恐龙蛋化石群基本上可分为7蛋科、12蛋属和15蛋种,代表了我国晚白垩世早期的恐龙蛋化石组合。本文简要报道了主要产自天台盆地赤城山组的双塘似蜂窝蛋(新蛋属、新修订种)、木鱼山半蜂窝蛋(新蛋属、新蛋种)、国清寺副蜂窝蛋(新修订种)、天台棱柱形蛋(新修订种)和张头槽马赛克蛋(新蛋属、新修订种)等3新蛋属、5新蛋种和修订种的主要鉴定特征,并建立一新蛋科——似蜂窝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