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脊椎动物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4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7-03-15
    古脊椎动物学报
    云南早泥盆世西山村组华南鱼类的首次发现
    盖志琨 , 朱 敏
    2007, 45(1):  1-12. 
    摘要 ( )   PDF (9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述了云南曲靖地区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华南鱼类一新属——王冠鱼(Stephaspis gen. nov.)。新属发现于西山村组下部致密坚硬的石英砂岩中,其主要特征是:个体较大的华南鱼类,头甲呈长盾形,后缘向后凸出;角发育,侧向延伸,末端向头甲后侧方自然倾斜,内角不发育;具吻突,但不甚发育;中背孔较大,呈纵向椭圆形,前端稍尖,后端圆钝;眶孔较小,圆形,背位;头甲背面具一对背窗,呈狭长椭圆形,靠近头甲侧缘;感觉管系统不甚发育,仅见后眶上管、侧背管、侧横管及背联络管,后眶仁管呈V字形;纹饰为细小的粒状瘤点。新属不仅是华南鱼类在西山村组的首次发现,也指示了目前华南鱼类出现的最低层位,为探讨华南鱼类的起源与早期辐射提供了重要资料。
    浙江和江西二叠/三叠系界线以下的软骨鱼类微体化石——华南二叠/三叠系界线上下鱼类序列研究之五
    王念忠 , 朱相水 , 金 帆 , 王 炜
    2007, 45(1):  13-36. 
    摘要 ( )   PDF (18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述了浙江长兴县煤山剖面、江西修水县四都乡东岭剖而和信丰县铁石口镇铁石口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以下的软骨鱼类10个类别的微体化石,包含5科6属5种,其中有3新属5新种,它们是:刘氏煤山鲨(Meishanselache liui et sp. nov. )、王氏长兴鲨(Changxingselache wangigen. et sp. nov.)、东岭中华尖齿鲨(Sinacrodus donglingensis gen. et sp. nov.)、修水滑齿鲨(Lissodus xiushuiensis sp. nov.)和江西多尖齿鲨(Polyacrodus jiangxiensis sp. nov.)。浙、赣两省的这批软骨鱼类微体化石显示两个特点:组成以弓鲛超科化石为主;发现于特提斯区三叠纪的鲨类与发现于中国南方晚二叠世的鲨类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这是包含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在内的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以下软骨鱼类微体化石序列的首次报道。软骨鱼类是我国鱼类化石研究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本文化石的记述大大地填补了这个薄弱环节。
    贵州中三叠世长颈龙属(原龙目:长颈龙科)一幼年个体
    李 淳
    2007, 45(1):  37-42. 
    摘要 ( )   PDF (5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述了贵州兴义法郎组竹杆坡段(中三叠世拉丁期)长颈龙属未定种(Tanystropheus sp.)一幼年个体的不完整骨架。这是该属在欧洲和中东以外的首次发现。新材料仅保存部分颈椎、躯干和前肢。根据特殊的颈椎形态将该标本归入长颈龙属,而区别于另一种长颈的海生原龙类——东方恐头龙(Dinocephalosaurus orientalis)。新标本的腕骨形态简单,骨化程度弱,表明长颈龙是终生水生的动物。“长颈、长颈肋”见于多种不同海生爬行动物(如原龙类、初龙类),它们很可能都以“吞吸”的方式捕食。长颈龙化石在我国的发现进一步验证了中国南方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与欧洲西特提斯动物群(western Tethyan fauna)之间的密切关系。
    内蒙古晚始新世兔形类
    王伴月
    2007, 45(1):  43-58. 
    摘要 ( )   PDF (11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述了采白内蒙古二连浩特、额尔登敖包、扎木敖包和豪斯布尔都等地上始新统的兔形类化石:Desmatolagus vetustus、Gobiolagus tolmachovi和Leporidae indet.。对前两种以前未知的部分作了补充描述。着重讨论了额尔登敖包地点的“下白层”的归属和时代,认为它属乌兰戈楚组,时代为晚始新世。
    中国与欧洲晚中新世猪类比较研究:生物地层学及古生态学
    刘建辉 , Martin PICKFORD
    2007, 45(1):  59-73. 
    摘要 ( )   PDF (11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猪类对比研究表明,从晚中新世初期到晚中新世末(或上新世初期),中国与欧洲的古气候、古环境和猪类演化都受到了全球性自然变化的影响,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发展经历。晚中新世早期(early Vallesian(MN9))中国与欧洲的猪类显示它们均受到先前来自南亚猪类的影响,南亚猪类可能通过东南亚扩散到中国南方,通过西亚扩散到欧洲。晚中新世中期(late Vallesian(MN10)and early Turolian(MN11)),中国和欧洲的猪类与南亚已基本没有交流,在各自地区相对独立地演化发展。晚中新世晚期(late Turolian(MN12、MN13))中国北方除了保留有从南方迁移来的种类外,欧洲的猪类也已出现,此时中国(北方)动物群与欧洲动物群关系较为密切。南亚动物群在晚中新世早期(或者更早些)似乎已经和中国及欧洲的动物群分离。受青藏高原隆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晚中新世中后期中国南方的古环境有一个从较为封闭、湿热的森林类型向相对开阔、干冷稀树草原类型的演变过程,而在此期间北方的自然环境则可能是从早期的半干旱疏林草原逐步发展到晚中新世末期的湿润林地。晚中新世欧洲自然环境有一个与中国南方相似的变化过程,比较而言,晚中新世中后期欧洲的环境可能比中国北方更为开阔和干冷。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是影响晚中新世猪类分布演化的决定性因素。
    华北上新世大型鼩鼱化石Lunanosorex(哺乳动物纲,食虫目)
    金昌柱,孙承凯,张颖奇
    2007, 45(1):  74-88. 
    摘要 ( )   PDF (6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述了河南确山后胥山晚上新世裂隙堆积物中新发现的鲁南鼩鼱Lunanosorex材料;重新观察了内蒙古比例克的李氏鲁南鼩鼱相似种Lunanosorex cf L. lii标本。确山鲁南鼩鼱的形态特征与属型种L.lii较为一致,其较丰富的材料为了解该种的形态变异及特征补充提供了新的依据。内蒙古比例克的鲁南鼩鼱与属型种有较大的差异,被确定为新种L. qiui sp. nov.。根据比例克新种和确山新材料的研究,修订了如Lunanosorex的属征和Beremendiini族征的定义,探讨了鲁南鼩鼱与东亚地区发现的其他牙齿染色的大型鼩鼱类之间的系统关系,阐证了日本中更新世的Shikamainosorex与北美上新世的Paracryptotis关系不大,不应归人Blarrinini族,而与亚洲大陆的鲁南鼩鼱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应当属于Beremendiini族。
    天津蓟县诺氏古菱齿象化石的发现
    郑 敏
    2007, 45(1):  89-92. 
    摘要 ( )   PDF (3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ossils of Palaeoloxodon naumani, mainly of molars or incisors, were discovered sporadically in Jixian,Tianjin previously. In September 2005, a broken skull, a complete mandible and two limb bones of Palaeoloxodon naumani(Tianjin Natural History Museum specimen no. TNP04133, TNP04112)were found near Xiaochenzhuang, Jixian. The discovery of the cormplete mandible fossil with m3 is of some value to stratigraphy and paleont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