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脊椎动物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5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4-20
    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四足形类奇异东生鱼后顶甲及脑颅耳枕区化石兼论早期四足形类脑颅特征演化
    卢静, GavinYOUNG, 胡雨致, 乔妥, 朱敏
    2019, 57(2):  93-104.  DOI: 10.19615/j.cnki.1000-3118.181031
    摘要 ( )   HTML ( )   PDF (164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次报道了产于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约4.09亿年前)最古老的四足形类——奇异东生鱼(Tungsenia paradoxa)头后半部耳枕区的化石材料。东生鱼的耳枕区特征与早期的肺鱼形类,如杨氏鱼非常相似(如具发育的颈下脊,向耳突,以及不发育的桥窝等), 同时也展示出与之后更为进步的四足形类相似的特征(如背侧动脉汇合于颅后,具分离的腹中板等)。这些特征的镶嵌为厘清早期四足形类脑颅特征的获得序列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将新获得的东生鱼形态数据加入包含主要早期四足形类分类单元及形态特征的矩阵中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仍支持东生鱼位于四足动物支系最基干位置。东生鱼耳枕区新材料的发现填补了对早期四足形类脑颅耳枕区结构认识的空白,为认识四足形类后顶甲膜质骨型式及脑颅耳枕区的特征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峨眉龙属(恐龙:蜥脚类)在重庆云阳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的发现
    谭超, 代辉, 贺建军, 张锋, 胡旭峰, 余海东, 李宁, 魏光飚, 彭光照, 叶勇, 张茜楠, 任鑫鑫, 尤海鲁
    2019, 57(2):  105-116.  DOI: 10.19615/j.cnki.1000-3118.181115
    摘要 ( )   HTML ( )   PDF (254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形态学和比较研究表明重庆云阳普安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下段发现的一个脊椎可被归入蜥脚类恐龙峨眉龙属一未定种。该中部颈椎的椎体凹/腔构造非常发育以致其显得更加中空而不是坚实,同时该椎体的长度(不包括其前关节髁)和其后关节面长度和高度平均值的比值很高(5.05)。其他特征还包括:椎体长度约为脊椎全高的两倍,椎体腹面中嵴发育,椎体前关节突嵴板和前关节突间板以及椎体后关节突嵴板和后关节突间板间分别围成深而长的空隙,后关节突椎体横突凹的上半部内有一窝腔,上关节突长而低,向后延伸超出后关节突关节面,神经棘前1/3侧面凹陷,前后向长度约为椎体长度的一半。这一发现揭示了峨眉龙新的形态信息,普安恐龙化石点也代表了该属分布的最东缘。

    意外北票龙(兽脚类:镰刀龙类)头部骨骼学研究
    廖俊棋, 徐星
    2019, 57(2):  117-132.  DOI: 10.19615/j.cnki.1000-3118.190115
    摘要 ( )   HTML ( )   PDF (496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意外北票龙(Beipiaosaurus inexpectus)是研究镰刀龙类演化的关键物种,自从徐星等1999年简短报道以来就未被详细描述。对意外北票龙正型标本头部骨骼进行了详细研究。意外北票龙的头部骨骼结构有些独特之处,如额骨的眶后骨突大且明显外侧延伸、顶骨有一细长的前突、顶骨的鳞骨突腹侧支加长以及外下颌孔背腹侧深且位置非常靠后。一系列头部骨骼的祖征(如较大的齿骨和齿骨联合缝处下弯角度较小)揭示意外北票龙是镰刀龙类的一个早期演化分支,符合先行研究所提出的结论。新的数据不只对了解意外北票龙的头部骨骼结构非常重要,更对镰刀龙类演化的研究有显著意义。

    准噶尔盆地北缘的早期原互棱齿象和皇冠鹿的化石记录及其对中国山旺阶的地层学意义
    王世骐, 李春晓, 张晓晓, 江左其杲, 叶捷, 李录, 李福昌
    2019, 57(2):  133-154.  DOI: 10.19615/j.cnki.1000-3118.181108
    摘要 ( )   HTML ( )   PDF (720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新近纪哺乳动物年代序列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山旺期早期(20~18 Ma)的哺乳动物化石记录却非常缺乏。报道了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吃巴尔我义东地点索索泉组上部山旺期早期(18.6 Ma)的化石,包括早期欧亚大陆象类和早期鹿科动物。其中,嵌齿象的M2第二脊具有发育良好的副齿柱三叶,因此可以鉴定为原互棱齿象未定种(Protanancus sp.), 属于铲齿象科(Amebelodontidae), 形态上比山旺期晚期的短吻原互棱齿象(P. brevirostris)和托氏原互棱齿象(P. tobieni)原始。而鹿科的鹿角化石具有比较小但高的掌状部分,因此被鉴定为皇冠鹿未定种(Stephanocemas sp.), 属于柄杯鹿亚科(Lagomerycinae)。通过形态学对比认为,该鹿角在系统演化上非常接近皇冠鹿和柄杯鹿(Lagomeryx)的分化位置,并与原始的卢瓦鹿(Ligeromeryx)相去不远。以往的研究证明,长鼻类和鹿科动物在中国出现在谢家期和山旺期之交,因此,巴尔我义东地点原互棱齿象和皇冠鹿的发现首次提供了在这一地区寻找长鼻类和鹿类的重要线索,并且有可能建立山旺阶的下界层型。新材料的层位过去在中国境内很少发现化石,因此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山旺期早期的哺乳动物面貌。

    甘肃临夏盆地库班猪属(猪科,偶蹄目)一新种
    侯素宽, 邓涛
    2019, 57(2):  155-172.  DOI: 10.19615/j.cnki.1000-3118.180402
    摘要 ( )   HTML ( )   PDF (269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甘肃省临夏盆地麦大地点库班猪类化石的一件部分破损的头骨标本,建立了库班猪属的一个新种——小库班猪(Kubanochoerus parvus sp. nov.)。新种个体较小,与K. massaiK. minheensis类似;颊齿较宽,与K. massai类似;其他进步的特征如增大的中央门齿、愈合的前颌骨、显著向后延伸的腭骨、长的P1-P2/p1-p2齿隙等则与K. gigas类似;它代表了欧亚大陆库班猪的一个单独的支系。麦大地点的层位大致相当于虎家梁组的顶部或者柳树组的底部,因此新种可能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晚的库班猪化石。根据对已知库班猪类化石的对比,Libycochoerus被认为是Kubanochoerus的同物异名,K. robustusK. lantienensis被认为是K. gigas的同物异名,且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将K. gigas划分为两个亚种。Kubanochoerus gigas可能演化自较K. massai更早的原始类型,而新种可能演化自K. massai或者更原始的类型。Kubanochoerus minheensis则代表了欧亚大陆库班猪的另外一个独立的支系,该种保持了较小的体型,但牙齿有亚脊型化的趋势。